清城清新交通拥堵如何破?政府部门、业界大咖都来支招了

清远资讯助手1 2019-04-22 18:19:15
用手机看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道路,未来城市道路规划也应将公交车专用道纳入设置范围。 清新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黄坚明 如今联接两区的路网越来越发达,接通两岸的桥梁也越来越多。在优化消除现有交通堵点的基础上,打造一条交通快速通道才是两区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关键。就像我来参加这次活动一样,两区间20分钟抵达,才是真正的一体化速度。 黄腾峡

道路,未来城市道路规划也应将公交车专用道纳入设置范围。

清新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黄坚明

如今联接两区的路网越来越发达,接通两岸的桥梁也越来越多。在优化消除现有交通堵点的基础上,打造一条交通快速通道才是两区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关键。就像我来参加这次活动一样,两区间20分钟抵达,才是真正的一体化速度。

黄腾峡生态旅游区营销总监匡红生

目前清远景区发展还没有达到迪士尼、长隆这种水平,清远旅游市场也被评价为只有星星没有月亮,面对这种情况,清远要打组合拳。可以高铁作为起点,开通专线巴士,把清远旅游资源串联起来,形成组合产品,让游客更便捷,也吸引更多人到来。

4月19日,清远日报融媒体推出第三期新闻会客厅栏目,畅谈两区一体化之交通先行。(清远日报记者 邱炜民 摄)

嘉宾们具体都谈了啥?

谈公交

保障公交路权优先,因地制宜发展智能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

根据调查,市区65条公交线路中,经过桥北路、曙光路、北江大桥、连江路等人流密集区域的公交经过线路超过20条,重复度较高,而连接两区重要交通枢纽的线路,如北站到高铁站的公交偏少。且公交车候车时间长,绕行多,不少地方还不通公交。公交系统落后,已成为清远市民向媒体“吐槽”最多的民生问题之一。

清远市粤运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国飞介绍,目前我市连接两区的公交线路共有29条,主要集中在主干道上。旧城区主要以商业区为主,新城区则围绕汽车客运站,高铁站、源潭工业园等,接近一半的路线经过桥北路,也就是连接两区之间最拥堵的路线。

何国飞在现场解释,公交线路设置是根据市民出行的需要,在市民上下班、学生上学放学时段班次运行较为密集,闲时则有所减少。近期公交公司也会对线路进行优化,避开拥堵的路段和线路重复,以及增加省职教基地的公交线路。

“印象中,以前姐妹桥北向南曾有交通公交车专用道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该公交专用道已不再是专用,其指示字迹也已经模糊。”何国飞建议,能够优先发展城市公交道路,设置公交车专用道可提高公交车的运行效率,避免公交车和其他社会车辆加塞,造成拥堵,从而提高市民的出行效率,也有利于市民能多选择公交出行。

市交通运输局副调研员李步军回应两区公交问题时认为,以往市区发展是以北江大桥为中轴线,公交线路多以此为规划发展,因此重复度高。交通部门近期将通过开通专线、增加班次、优化线路等方法逐步解决问题。目前已规划了70多个公交站场和新增加20多条线路,还会对市区公交停靠站进行港湾式改造,以减少道路拥堵。

“黄腾峡这边几乎没有直达公交,景区每次接到外地游客电话都很尴尬让对方打车过来。”黄腾峡生态旅游区营销总监匡红生认为,四桥和五桥开通后交通是便利了,但没有直达公交,发挥不了两条桥的交通疏导作用。从游客的需求来看,游客不仅仅关注产品本身的好坏,还会考虑出游时间、交通便捷性等体验。这些年清远东城片区的旅游发展非常集中,导致景区交通压力非常大。

对于匡红生的“吐槽”,李步军现场透露,交通部门已经规划了直达黄腾峡、长隆等景区的旅游专线公交,并会在黄腾峡景区附近设立一个公交首末站,新增线路也会绕开拥堵的商业区,通过四桥和五桥直达东城片区各旅游景点。

匡红生获悉对其景区“利好”消息后,现场向着交通部门的代表竖起了大拇指。

“推进清城清新交通一体化,还要跳出交通看交通。”作为职能部门,清城区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、副局长文建雄表示,清城区交通运输局将全力以赴配合市规划调整公交线路、协调企业增加运力,并建议加强公交系统规划调控,保障公交路权优先,因地制宜发展智能交通和快速公交系统(BRT)。

谈红绿灯

两区红绿灯设置是根据当地车流设定

作为来自清新的嘉宾,清新区交通运输局副局长黄坚明当天9点22分从清新区玄真路出发,约9点42分,抵达清城区升平街。“提前享受了一把快速路的感觉。”黄坚明在与场下观众沟通时表示,或许因为避开交通早高峰,同时受暴雨天车辆少的影响,此次从清新来清城竟然格外顺利。就连主持人也称他为“一位幸运的人”。

“虽然前来活动没堵车,但日常交通出行中清新到清城的两大堵点还是很明显的。”黄坚明介绍,一处是清和大道往桥北路方向,一处是明霞大道往附城大道方向,尤其是早晚高峰,两区间的来往车辆深受堵车之痛。他进一步解释称,清和大道、桥北路一线是两区的交通主动脉,但交通优化不完善,以区间内的飞来湖大桥为例,上桥、下桥处各有十字路口,长时间红灯令车辆想快也快不起来。

在黄坚明看来,如何优化交通路口、信号灯时间,将平面交通向立体交通改进是消除堵点的办法之一。

事实上,清远日报记者上月底从市政府出发到清新区政府,分别体验了3条路线,发现三条线路都有一个共同点:红绿灯多。其中,走姐妹桥全线12个红绿灯,不少时长是120秒。走凤城大桥15个红绿灯。走清远大桥9个红绿灯,是最少的,不过马上要封闭维修一年。市区道路红绿灯多、配时长,两区之间红绿灯设置不统一都是许多车主反映的一个焦点,不少清城的市民到清新会有一种“出城”的感觉。

对于市民反映清城、清新两区道路信号灯不统一导致出行不习惯的问题,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陈建友表示,清城、清新两区信号灯设置是根据每个路口左转、直行车流需求去设定,符合当地车流特点,“清新区大多是左转、直行分开放行,是因为清新区人口、车流量大,而清城区尤其是新城,根据需求,大多是左转直行‘一口放’,但个别路口如凤翔大道与人民二路交叉路口,根据需求,也是先左转后直行。”

陈建友介绍,为了改善中心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,交警部门去年通过实施智慧新交管,对中心城区120座红绿灯分3批进行优化,包括信号灯周期调整等,以达到较大的通行效果。从实施情况来看,短期可以通过优化信号灯、公交站港湾式设计来解决,但中期目标则需要在车流、人流大的路段,通过立交立体的交通方式,如修建下穿隧道等,解决问题。

谈城市快速路

优化消除交通堵点,打造两区交通快速通道

有不少市民认为,在道路车流量日益增大的同时,市区缺少城市快速路,导致很多往来清城、清新两区的机动车被迫经过城市中心区,也是目前清远市区道路交通的一大问题。如在市区打造一条快速路,交通状况应可有一定程度改善,也可以提升城市形象。

在今年的市两会上,市政协委员、市农工党党员、市水利局水政监察支队队长魏艺就提交了《关于开展清远城市快速路规划的建议》的提案。他认为,规划是城市的发展蓝图,是城市建设管理的前提和重要部分。规划必须有前瞻性,要看得更远、站得更高。不能头痛治头,脚痛医脚。“可通过科学规划,充分论证,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,适时推进城市快速路的建设,提升我市城市交通运行效率、缓解交通拥堵,增强城市的集聚力和辐射力,促进各区域的平衡发展。”

作为一名律师,办公地点在清城小市,经常往返清城和清新开庭,市政协委员、市知联会参政议政小组组长、广东正鑫律师事务所主任马献平对规划两区快速路也有话说。

马献平举例说,如果他下午从清新开完庭回小市,遇上下班高峰期开车走凤城大桥,一般都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回到。但其实距离并不远,才12公里左右。虽然伦洲大桥和洲心大桥相继开通,但似乎对缓解清城清新交通作用并不大,“比如从小市去清新先走洲心大桥或伦洲大桥,但过了桥还是要走凤城大桥下去那条路,该堵还是堵。”

如果规划两区间的快速路,马献平建议从清新直接快速打通洲心大桥和伦洲大桥,推动实现交通一体化,“交通一体化是两区一体化的最根本,如果两区间来回要一个小时两个小时,就像从清城到源潭一样,那么难怪很多人觉得清城是市区,清新是乡下了。”

在文建雄看来,清城清新两区交通对接从过去只有S114、G107,到现在有多条路,路网密度逐年增加,但因车流增长快,红绿灯多,通行效率确实不太理想。而近两年开通的四桥、五桥,因为周边的断头路没有打通,如东湖路、时代路、旅游大道等,其连接两区的通行作用没有得到全面有效的发挥。

“建议加快旅游大道建设,打通断头路,推动两区一体化发展。”文建雄表示,如要在市区规划城市快速路,可以优先考虑“广清大道———桥北路———清和大道”,或在人民路、松岗路口、凤翔大道等交通密集路段规划建设人行天桥,尽快打通东湖路、时代路,加快建设四桥北引道,以提升交通疏导能力。

来源:清远发布
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